当前位置 主页 > 元神传奇 >

八千湘女上天山(一)丨将军谈笑指天山 十万大军战荒原

  

将军谈笑指天山 十万大军战荒原

1949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迅速进军大西北、解放全中国的命令,一举攻克兰州。紧接着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王震将军率领二、六军数万雄兵越过瀚海戈壁,西出玉门关,北穿星星峡,直逼新疆。这时国民党新疆警备司令陶峙岳将军深明大义,为免生灵涂炭,冲破重重困难和阻力,于1949年9月25日率部通电起义。为欢迎解放军进疆,陶将军给王震赋诗一首:“将军谈笑指天山,便引春风度玉关。绝漠红旗招展处,壶浆相迓尽开颜。”我英勇无敌的人民子弟兵在各族人民的支援下,将胜利的红旗插到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上。地处祖国西北边陲,面积达160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和平解放了。从此新疆和历史掀开了光辉灿烂的新的一页。

新疆是我国富饶美丽的好地方。在历代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下,各族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农业生产一直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农牧区一片衰败景象。据土改时统计,全疆耕畜、农具极端缺乏,贫苦农民平均每三户才有耕畜一头,每九户有木车一辆,每六户有土犁一架,找蓝月传奇,每两户有坎土曼一把。耕作技术粗放,农作物产量低,不少地方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百业待兴。当时部队的吃饭也成了大问题。为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解放军除了要追剿几股武装叛乱的匪帮,协助政府进行民主改革,当务之急就是减轻各族人民的负担,节衣缩食,开展大生产运动。

1949年12月5日,毛主席发出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立即得到驻疆解放军的热烈响应,调集了10万大军于1950年2月底,在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日子里拉着爬犁开赴天山以南的塔里木盆地和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在人迹罕见辽阔无边的荒原上开荒造田,开始了军垦第一犁。

部队到达垦区后,遇到的困难是难以想像的。据生产建设兵团司令员陶峙岳将军回忆说:“垦区都是万古荒原,人烟极少,首先遇到的困难是食宿问题。既无民房、又缺帐篷,但有芦苇遍野,战士们乃砍伐芦苇,搭盖成棚子,或挖地窝子,以芦苇覆盖,这样聊以藏身。但芦苇棚子不足以避风雨,下雨时,棚里也下雨,雨止了,棚里还要继续下一阵。下雪时,晚上睡觉,早晨起来被子上也被一层雪盖着。吃的问题,不要说菜,就是麦子也没有地方磨,只好将麦粒煮一煮充饥。”“到垦区后不久,玛纳斯河水暴涨,道路翻浆,运输中断,粮食供应困难。军垦战士们只有节食度日,开始每人每天还能分四两麦子,后来有的单位连四两也没有了。在大拐的七十四团三营断粮达40天,后来只能挖芦苇根充饥”。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劳动的歌声震荒原,步兵二十五师有的战士作诗:“长征红军啃草根,哪来麦粒囫囵吞,万事开头总有苦,越苦越干越光荣,春天种子播成行,秋天就有棉和粮,劳动创造新世界,艰苦岁月不会长。”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王震司令员、陶峙岳将军等各级领导,身先士卒,在天山南北,亲自参加大生产运动,作出表率。据不完全统计,光二十二兵团垦区,在1950年化雪前后,共搭盖芦苇棚及挖地窝子3 000多个。凭着十字镐、军用圆锹,少量自制的坎土曼,以及用人拉犁,在6月底共开荒造田23万多亩,开渠和整修大小渠道100多条。经过广大指战员辛勤劳动,1950年取得很大的成绩,无论蔬菜、肉食和粮食,都可以自给和部分自给了。

八千湘女多奇志 争先参军赴边关

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是伟大而神圣的事业,而扎根边疆才能使伟业得以延续和实现。王震将军在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前夕就强调,对老战士的婚姻一定要关心,要动员内地妇女到新疆工作,要在内地大批收女兵,原先在家结了婚的要动员老婆来……他率直而又诙谐地说:“没有老婆安不了心,没有孩子扎不了根,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1950年春他亲自写信给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黄克诚,要求湖南党政机关协助招聘一批女兵,并派新疆军区政治部领导熊晃将军到湖南任招聘团团长。

1950年初,《新湖南报》连续刊登了招聘女兵的广告,长沙市车站、码头及市内各主要路口招聘团扯起巨大的横幅,号召女青年参军去保卫边疆、建设边疆。条件是初中毕业以上,身体健康,年龄在18岁以上、身高1.5米以上。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在校女生、社会女青年争先恐后去营盘街47号招聘团报名,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熊晃将军及招兵军官热情回答大家的询问。熊将军激情地说:“你们被录取后,将是毛主席家乡第一代进疆的女兵,是亘古荒原第一代开拓者。我们要在那里盖工厂、办大学、建新城、办机械化农场……你们是军队的女儿,新疆需要有知识、有作为的女青年去参加绘制最新最美的画图……”

长沙城里沸腾了,报名的女青年从乡间、从附近的县市、从遥远的大山深处,有的瞒着父母,有的背着几升米,赶到长沙来报名。经筛选,1950年吸收了3 600多名女兵。因报名的女青年有增无减,正逢抗美援朝更形成参军热潮,招聘团又在1951~1952年招收了近5 000名湘女参军入疆。不过这两年的条件逐渐放宽,有极少数的女兵年龄只有13岁连小学还没有毕业,经不住她们再三恳求,这些“娃娃兵”也踏上了西去的征途。

据史料记载,1950年3月8日,最早的一批1 300名湘妹子,满怀激情告别了养育她们的湖湘大地奔赴遥远的新疆。一路上她们高唱着革命歌曲:“年青人火热的心,永远跟着毛泽东前进……”新的生活在向她们招手,美好的理想驱走了一时的乡恋,火车一直开到了西安车站。在西安兵站休息几天后,改乘新疆军区的大卡车,编队浩荡西进,沿着古代丝绸之路,向西,向西……

汽车在浩瀚的戈壁上犹如一个船队在大海上颠簸前进,放眼西望,风起沙扬,女兵们坐在帆布篷罩得严严实实的军车上,也抵挡不住沙尘的袭击,头上、脸上、浑身都是沙尘。每车40多人坐在被包上互相依偎着。这里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烈日灼烤下奇热难耐,晚上则是朔风如牛吼,冻得女兵们浑身发抖。在戈壁滩上水是最金贵的,得节约着喝;啃的是烤成的足有一寸厚的面饼。人人嘴上长了燎泡,哭不得也笑不得,一张嘴,唇上就裂开血痕。更有意思的是,为了防止残匪偷袭,车队到安全的地方才能停下来,稍事休息,“集体解手”。环视四周,黑沉沉的戈壁像干涸的死海,上面稀疏生长着耐旱的芨芨草和蒙上灰尘的红柳丛。远处偶尔可以望见经过千年风沙剥蚀的烽燧。在这条路上,昔日摇着驼铃的商队早已绝迹了。有时候,间或也能看到一些黄羊惊奇地回首凝望,一听见汽车声响,便吓得四蹄生风一溜烟跑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