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简单,为了扩张的需要。
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之间实力的对比,就像一个跷跷板的两端。当奥斯曼帝国日益走向衰落的同时,正是俄罗斯逐步崛起成为世界大帝国的过程。
一、奥斯曼帝国走上衰落之路
1682年,被后人尊称为“彼得大帝”的彼得一世继位,第二年,即1683年,一度威胁整个欧洲基督教文明的奥斯曼帝国,在围攻维也纳失败后,逐渐开始了漫长的衰落过程。
1697年爆发的桑塔战役中,奥斯曼帝国军队再次被奥地利人彻底击败,并永久失去了匈牙利和贝尔格莱德以北的领土。
根据1699年所签订的《卡洛维茨条约》规定:匈牙利和特兰西瓦尼亚归奥地利,双方以蒂萨河、萨瓦河和翁纳河一线为新的边界。
此外,达尔马提亚、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及爱琴海上的重要岛屿划归威尼斯,波多利亚和乌克兰则划归波兰。
后代历史学家都把《卡洛维茨条约》视为奥斯曼帝国由盛转衰的标志。
此后,找迷失传奇私服,奥斯曼帝国军队丧失了开疆拓土的能力,他们唯一的任务只剩下守住越来越缩水的领土。
一个人,如果有万贯家产,但却没有能力保卫它,自然会引来无数觊觎。
人如此,国家同样如此。
二、沙皇俄国逐渐变得强大
1320年前后,今天俄罗斯的前身,莫斯科公国还只是蒙古金帐汗国的一个无足轻重的附属国而已,所有新任的大公都要前往大汗宫帐接受册封。
不过到了1480年,莫斯科公国已经击败蒙古人,成为独立国家,并开始走上扩张之路。
1547年,被后人称为“伊凡雷帝”的伊凡四世继位,他是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沙皇”的皇帝。
伊凡四世在位期间,俄国尝试向南方扩张,与奥斯曼帝国在黑海、高加索等地多次发生战争。不过此时的奥斯曼帝国实力仍旧强大,俄国的扩张冲动只能深深掩藏于心底。
1697年,彼得一世开始西化改革,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全方位学习欧洲,俄国实力得到立竿见影般地迅速提升。
彼得一世除了在北方对老敌人瑞典开战以外,也把南下夺取黑海定为俄国的战略目标。
当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大陆节节败退的同时,彼得一世也率领军队先后发动两次俄土战争。
根据前面提到的《卡洛维茨条约》和1700年俄国与奥斯曼政府之间的单独条约,俄国取得了亚速海和德涅斯特河地区。
可以说,奥斯曼帝国的厄运来了。
三、双方主要争夺的焦点:黑海
面对一个要永无止境地不断扩张的俄国,奥斯曼土耳其只能不断被迫应战。
而双方的争夺焦点就是黑海。
1711年,第三次俄土战争中,俄军被奥斯曼和克里米亚汗国军队击败,被迫放弃亚速要塞。
不过,沙皇俄国在扩张领土上不仅仅有野心,还有充足的耐心。
通过爆发于1735年、1768年和1787年的三次俄土战争,俄国不仅彻底在亚速海站稳了脚跟,还顺势吞灭了立国350年的克里米亚汗国。
1774年7月21日,奥斯曼帝国与俄国在保加利亚境内的库楚克-凯纳尔扎签订条约,根据条约规定:
奥斯曼帝国被迫放弃第涅伯河河口,黑海北部海岸。同时,黑海向俄国开放,并允许俄国商船自由出入博斯普鲁斯海峡和达达尼尔海峡。
克里米亚汗国是奥斯曼帝国抵抗俄国向黑海扩张的前哨,它的灭亡,意味着黑海已不再是奥斯曼的内海。
俄国人的脚步终于在黑海站稳了。
1806年,法国皇帝拿破仑为了分散俄国人的注意力,挑动奥斯曼帝国向俄国发起进攻。
战争的结局是悲惨的,在巴格拉季昂和库图佐夫两位名帅的指挥下,奥斯曼军队大败,连带着失去了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
1828年,击败拿破仑,被称为欧洲宪兵的沙皇俄国再次对奥斯曼帝国发动战争。
这一次,欧洲强国担心俄国坐大,出面干涉双方议和。
1856年,俄国的强势扩张终于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敌意,英国、法国不希望俄罗斯控制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出海口,同时,也不希望俄罗斯控制巴尔干半岛。
于是,长达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爆发,参战双方分别是俄国VS英国、法国和奥斯曼。
战争最后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根据战后签订的《巴黎和约》,俄国被迫签字与列强一起保证“奥斯曼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同时,俄国被迫把多瑙河口和比萨拉比亚南部割让给摩尔达维亚,并归还高加索的卡尔斯奥斯曼。
不过,最要命的是,俄国向黑海扩张的步伐被迫终止,根据条约规定:
黑海中立化,并禁止各国军舰(其实就是针对俄国)通过达达尼尔和博斯普鲁斯海峡。
同时,禁止俄国在黑海沿岸建军工厂,禁止俄国在黑海拥有舰队和海军基地。
此后,俄国在黑海元气大伤,只能在别的地方找回场子。
1877年,俄国终于等到了机会,4月,俄国以支持塞尔维亚、黑山为名义,向土耳其发起第十次战争,并乘胜把巴尔干半岛纳入势力范围。
四、尾声
巴尔干半岛此后成为欧洲火药桶,并最终引起第一次世界大战。
与英法结盟的沙皇俄国对黑海的野心再次萌发,野心勃勃的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度想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土耳其,并夺取被俄国人称为“沙皇格勒”的君士坦丁堡。
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最终把沙皇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双双打入地狱:
1917年,沙皇俄国灭亡,1922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覆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