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合击传奇 >

良知与信仰的找传奇页游拷问:纳粹神学家有罪吗?

  

纳粹时代反犹,冷战时期当东德的间谍,这位牧师和神学家真是一条变色龙。政治投机式的学术,和表达不合时宜观念的学术,这其间的界限在哪里?

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标志着纳粹党全面掌握政权。在这改朝换代的当口,德国新教教会中有不少人认为,宗教当积极介入政治,于是颇有为希特勒政府摇旗呐喊者。这些支持纳粹的宗教界人士,组成“德意志基督徒”这样一个阵营(Deutsche Christen,英文译作“German Christians”),并设法攫取了新教教会的领导权。据保守估算,当时德国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基督徒加入这一阵营,也有人计算,比例或可高达三分之一。这些人当中不乏知名神学家、牧师和学者,他们或是认同反犹的主张,或是不甘寂寞,要在新社会里有所作为。在超越世俗的宗教领域,如何在政治上积极表现呢?方法其实很多。比如,在不少教堂里,象征耶稣受难的十字架下,居然可以同时挂出纳粹的卐字旗(《雅利安人耶稣》一书的封面照片便是一例)。圣经里的弥赛亚和德意志民族的“救星”,就以这种古怪的方式被捆绑在一起,并肩战斗了。在举行敬拜仪式时,有些教堂的牧师和会众竟还要行纳粹举手礼,让人难以分辨这到底是礼拜还是党团集会。

《雅利安人耶稣》


《雅利安人耶稣》

除了这些积极的姿态,还有更露骨的表忠心运动。在图林根州,“德意志基督徒”组织就曾号召全国牧师向希特勒效忠,誓词如下:“我宣誓:我要对德意志帝国和民族的元首希特勒忠心不二,遵守法律,自觉完成我应尽的职责。愿上帝保佑。”既要敬上帝,也要拜恺撒,一仆就服侍了二主。到了1938年,宣誓活动在图林根州和梅克伦堡州已经全面开展。但是,这些挖空心思向纳粹示好的弄潮儿们,很快发现,他们的热脸,实在是贴在了冷屁股上。希特勒对宗教向无好感,对于频频献殷勤的牧师们始终心存疑虑。1936年,找微变传奇私服,政府就曾颁布一道公文,宣布:未获许可,禁止教堂内悬挂纳粹党徽,也不得将党徽印在教会出版物上。对于宣誓活动,纳粹官方也一样不买账。负责宗教事务的官员宣布:牧师宣誓与否,乃教会内部事务,完全取决于个人意愿。即使宣誓效忠,第三帝国也不会对教会有任何特殊礼遇。这一来,旗子算是白挂了,誓也白宣了。但是拥护纳粹的神学家们仍锲而不舍,不断想出新的策略来讨元首的欢心,也为自己在新社会争得更大的权力。

良知与信仰的拷问:纳粹神学家有罪吗?


良知与信仰的拷问:纳粹神学家有罪吗?


纳粹统治下的表忠心运动

学术反犹

1939年5月6日,在瓦堡城堡(Wartburg Castle),一家研究所正式揭牌。四百多年前,马丁·路德曾在此将新约译成德文。这个机构的全称译成中文十分拗口,叫做“研究和清除德国教会生活中犹太影响研究所”(Institut zur Erforschung und Beseitigung des jüdischen Einflusses auf das deutsche kirchliche Leben)。近来研究教会人士与第三帝国合流的著作,很少提及这个研究所。究其原因,是因为大家多以为此乃一专门学术机构,而且得到教会的明确支持。研究所后来虽发表了大量宣扬反犹的研究成果,但由于托庇于学术,让人不觉得是赤裸裸的政治宣传。有教会和学界这双重掩护,这个研究所的运作和影响便始终无人系统研究。如今,美国达特茅斯学院的教授苏珊娜·海舍尔(Susannah Heschel)翻开尘封的档案,搜集了大量稀见史料,对这所隐蔽的机构,其历史、成员、工作、影响,做了仔细的梳理。这项研究成果于2008年由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标题是《雅利安人耶稣》(The Aryan Jesus)。

读过海教授的书,我们发现,这所研究机构的成立和运行,可归结为八个字:教会资助,挂靠大学。建所的动议来自教会内部强烈支持纳粹的成员,为的是要在教会中推动反犹的进展。总部设在艾森纳赫(Eisenach),办公楼是图林根教会的资产。关键人物之一维尔纳(Friedrich Werner),当时是“旧普鲁士联盟教会”的领袖。德国统一之前,普鲁士邦将境内的路德宗与加尔文宗联合起来,组成这个联盟教会,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依然是德国新教最重要的一支。维尔纳在建所之初,为考虑平衡教会内部势力,犹豫再三,不愿意让教会直接出头。但反犹的冲动最终还是占了上风,他后来从教会拨款5000马克,在财政上给予全力支持。其他经费分别来自各地教会的捐助。从资金来源考察,这所研究所不是官办的智库,而纯粹是由宗教界谋划、为迎合潮流而设立的教会研究机构。当时纳粹化程度最深的高校是耶拿大学,所以研究所核心成员大都是耶拿大学神学系的教授,就毫不为怪了。

良知与信仰的拷问:纳粹神学家有罪吗?


维尔纳·冯·勃洛姆堡

建所的宗旨,已经在机构名称上写得清清楚楚了。在成立仪式上,学术咨询委员会主席,也是后来研究所最活跃的成员格伦德曼,做了大会主题发言,题为《宗教生活的去犹太化乃是德国神学和教会的首要任务》,再次为研究所的走向定下了基调。机构名称中,除了“研究”,还有“清除”二字,显得格外刺眼,也清楚表明这个机构是要把学术转化为政治行动的。研究所的工作无外乎三种:课题组、办会和出书。既然清除犹太影响是建所的第一要义,那么“思想独立”、“学术自由”这些事自然就免谈了。因为要紧跟时政、紧靠政府,所以研究的题目和角度都是现成的、内定的。比如由核心成员挂帅的课题组,是要从种族的角度研究基督教的起源。其实这根本算不上严格的学术研究,因为结论大家都已心知肚明:基督教与犹太教无涉,耶稣不是犹太人。办会自然也要秉承研究所的核心题目,为反犹运动造势。有些学术会议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比如,研究所的一位核心成员在某次会议上论证,英国由于在宗教改革时期过度依靠旧约,所以完全被犹太化了。论题之浅陋、论证之粗糙,说明学术已经滑向政治宣传。